马太福音7:山上的讲道

411马修厄斯7登山宝训在马太福音第 5 章中,耶稣解释说,真正的公义是发自内心的,是内心的问题,而不仅仅是行为。在第六章中,我们读到耶稣对我们的虔诚行为所说的话。他们必须是真诚的,而不是为了让我们好看而呈现出好处。在这两章中,耶稣解决了在定义正义主要基于外在行为时出现的两个问题。一方面,神不希望我们只改变外在的行为,另一方面,它又引诱人们假装内心改变。在第七章中,耶稣向我们展示了当行为成为焦点时出现的第三个问题:将正义等同于行为的人倾向于评判或批评他人。

对方眼里的刺

耶稣说:“不要论断人,免得你们被论断,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,也必按什么律法受论断;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,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”(马太福音) 7,1-2)。耶稣的听众知道耶稣正在谈论什么样的审判。它是针对那些已经批评过耶稣的人的评判态度——那些注重外在行为的伪君子(见约翰福音) 7,49 举个例子)。那些急于论断他人、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,将会受到上帝的谴责。所有人都犯了罪,每个人都需要怜悯。但有些人却很难承认这一点,也很难对别人表示怜悯。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警告我们,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可能会导致神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。我们越感到自己需要怜悯,就越不会评判别人。

然后耶稣用幽默夸张的方式来解释他的意思:“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,却看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”(马太福音) 7,3)。换句话说,当你自己犯了更大的罪时,你怎么能抱怨别人的罪呢? “不然你怎么能对你的兄弟说:‘停下来,我去去掉你眼中的刺呢?’结果你看哪,你眼中有梁木。伪君子,先去掉你眼中的梁木;就看你怎样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”(4-5节)。耶稣的听众一定对这种对伪君子的讽刺大笑。

一个伪君子声称他正在帮助别人识别他们的罪孽。他自称是明智的,并自称是法律的狂热分子。但耶稣说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帮忙。他是一个伪君子、一个演员、一个伪装者。他必须首先将罪从他的生活中除去;他必须明白自己的罪有多大。怎样才能去掉这个栏呢?耶稣在这里没有解释这一点,但我们从其他经文中知道,罪只能靠神的恩典才能除去。只有经历过慈悲的人,才能真正帮助别人。

“不可将圣物给狗,也不可把珍珠丢在猪前”(第 6 节)。这句话通常被解释为应该明智地传福音。这可能是真的,但这里的上下文与福音无关。然而,如果我们结合上下文来看这句话,它的含义可能有些讽刺:“伪君子,把你的智慧珍珠留给自己吧。如果你认为对方是罪人,就不要在他身上浪费你的言语,因为他不会因为你所说的话而感激你,只会对你感到不安。”这就是耶稣核心信息“不要论断”的幽默结论。

上帝美好的恩赐

耶稣已经谈到了祷告和我们缺乏信心(第 6 章)。现在他又说了一遍:“你们祈求,就给你们;你们祈求,就给你们;你们祈求,就给你们。”寻找,你就会发现;敲门就会给你开门。因为凡祈求的,就得着;凡寻找的,都会找到;叩门的,就给他开门”(7-9节)。耶稣描述了一种对神的信任或信心的态度。为什么我们能有这样的信心呢?因为神是值得信赖的。

然后耶稣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:“你们中间谁会在儿子向他要面包的时候拿石头给他呢?或者如果他向他要一条鱼,就给他一条蛇?你们虽然不好,尚能把好东西给儿女,何况你们的天父,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?”(9-11节)如果连罪人都能照顾他们的孩子,那么我们当然可以相信神会照顾我们,他的孩子,因为他是完美的。他将为我们提供我们需要的一切。我们并不总是能得到我们想要的,有时我们特别缺乏纪律。耶稣没有讨论这些事情——他在这里的观点很简单,就是我们可以相信上帝。

接下来,耶稣评论了黄金法则。意思与诗句相似 2. 我们对待别人,神也会对待我们,因此他告诉我们:“无论你愿意人怎样待你,你也要怎样待人!”(12节)。既然上帝给了我们美好的事物,我们就应该为别人做好事。如果我们想得到善待并相信无罪,那么我们就必须善待他人。如果我们希望有人在我们需要帮助时帮助我们,那么我们就应该愿意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助他们。

关于黄金法则,耶稣说:“这就是律法和先知”(12节)。 《托拉》真正关注的正是这一理性规则​​。所有的许多牺牲都应该向我们表明我们需要怜悯。所有民法都应该教导我们对人类同胞采取公平的行为。黄金法则让我们对上帝的生活方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引用很容易,但付诸行动却很难。这就是为什么耶稣以一些警告来结束他的讲道。

窄门

耶稣建议说:“要进窄门。” “因为门是宽的,通向灭亡的路是宽的,从那里进去的人也很多。引到永生的门是多么窄,路是多么窄,找着的人也少呢!”(13-14节)

阻力最小的道路会导致毁灭。跟随基督并不是最受欢迎的道路。行走它意味着​​否定自己,独立思考,愿意凭着信念前进,即使没有人愿意。我们不能随波逐流。我们也不能仅仅因为一个成功的少数群体规模较小而偏袒它。受欢迎程度或罕见情况并不是衡量真理的标准。

耶稣警告说:“要提防假先知。” “……到你们这里来的,外面披着羊皮,里面却是残暴的狼”(15节)。假传道者表面上看起来很好,但他们的动机却是自私的。我们如何辨别它们是否是假的?

“凭着他们的果子,你就能认出他们来。”这可能需要时间,但最终我们会看到传道人是否试图利用这一点,或者他是否真正为他人服务。外表可能会欺骗一段时间。犯罪的人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像上帝的天使。即使是假先知有时也看起来不错。

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可以查到呢?是的,有——耶稣很快就会谈到这个问题。但他首先警告假先知:“凡不结好果子的树,就被砍下来,丢在火里”(19节)。

建在岩石上

登山宝训以挑战结束。听完耶稣的话后,人们必须决定是否要服从。 “凡称呼我‘主啊,主啊’的人不能都进天国,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”(21节)。耶稣表明每个人都必须称他为主。但仅靠言语是不够的。

即使奉耶稣的名行神迹也是不够的:“到那日,许多人会对我说:‘主啊,主啊,我们不是奉你的名发预言吗?’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赶鬼吗?我们不是以你的名义创造了许多奇迹吗?

那我就向他们坦白:我从来不认识你;你们这些作恶的人,离开我吧!”(22-23节)。耶稣在这里表明他将审判全人类。人们会回答他,并会描述他们的未来是否有耶稣存在或没有。

谁能得救?请读一下聪明而愚昧的建造者的比喻:“凡听见我这些话就去行的……”耶稣将他的话与天父的旨意放在同一水平上。每个人都必须服从耶稣,就像服从上帝一样。人们将根据他们对耶稣的行为受到审判。我们都会失败,需要怜悯,而怜悯可以在耶稣里找到。

任何在耶稣的基础上建造的人,就像一个聪明人把房子建在磐石上。当倾盆大雨倾盆而下,水冲上来,风吹着房子,房子却没有倒塌。因为它建立在磐石上”(V 24-25)。我们不必等到暴风雨来临才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。任何人在贫瘠的土地上建造房屋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。任何试图将自己的灵性生活建立在耶稣以外的事物上的人,都是在沙子上建造。

“耶稣说完了这句话”,人们对他的教导感到惊讶。因为他以权柄教导他们,不像他们的文士”(28-29节)。摩西奉耶和华的名说话,文士也奉摩西的名说话。但耶稣是主,并以他自己的权柄说话。他声称教导绝对真理,是全人类的审判者和永恒的钥匙。

耶稣不像律法师。法律并不全面,仅靠行为是不够的。我们需要耶稣的话语,他提出了任何人都无法独自满足的要求。我们需要怜悯,有了耶稣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接受怜悯。我们的永生取决于我们如何回应耶稣。

通过迈克尔·莫里森


PDF格式马太福音7:山上的讲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