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太福音5:山上的讲道

380马修5讲道在山上2耶稣将六种旧的教义与新的教义进行了对比。 他引用了以前的教义六次,其中大部分是从《摩西五经》本身引来的,六次他宣称这是不够的。 它显示了更加严格的正义标准。

不要鄙视对方

“你听说过古人说过,不可杀人[谋杀]”; 凡杀人的,必受审判”(第 21 节)。 这是托拉的引述,它也总结了民法。 人们在读圣经给他们听的时候听到了。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,人们大多是听而不是读。

谁把律法的话“告诉古人”? 是上帝亲自在西奈山上。 耶稣没有引用任何歪曲的犹太人传统。 他引用托拉。 然后他将诫命与更严格的标准进行对比:“只是我告诉你们,向弟兄动怒的,难免受审判”(第 22 节)。 也许这甚至是律法书的意图,但耶稣并没有以此为基础进行辩论。 他没有说明是谁授权他教书。 他所教导的是真实的,原因很简单,因为他是说这话的人。

我们因愤怒而被审判。 一个想杀人或要别人死的人在他心中是杀人犯,即使他不能或不想做事。 但是,并非每一次愤怒都是罪过。 耶稣本人有时会生气。 但耶稣说得很清楚:任何生气的人都应受管辖。 这个原则很难说。 例外未列出。 在这一点上和布道中的其他地方,我们发现耶稣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他的要求。 我们不能从布道中取得发言权,就好像没有例外一样行事。

耶稣补充说:“凡对弟兄说,你这无用的人,就是犯了公会的罪; 谁说,你这愚昧人,就是犯了地狱之火”(第 22 节)。 耶稣并没有在这里向犹太领袖提到新的案例。 他更有可能引用的是“一无是处”,这是抄写员已经教过的一个短语。 接下来,耶稣说对邪恶态度的惩罚远远超过民事法庭的判决——它最终会一直持续到最后的审判。 耶稣自己称人为“愚人”(马太福音 23,17,使用相同的希腊词)。 我们不能将这些表达视为要照字面遵守的法律规则。 这里的重点是澄清一些事情。 关键是我们不应该鄙视别人。 这个原则超出了托拉的意图,因为真正的正义是上帝王国的特征。

耶稣用两个比喻清楚地表明:“所以,你在坛前献礼物的时候,若想起你的弟兄怀恨你,就把礼物留在坛前,先去,与你的弟兄和好。兄弟,然后来献祭耶稣生活在旧约仍然有效的时代,他对旧约律法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它们今天仍然有效。 他的比喻指出人际关系应该比牺牲更重要。 如果有人对你有意见(无论是否合理),那么其他人应该迈出第一步。 如果她不这样做,请不要等待; 主动。 不幸的是,这并不总是可能的。 耶稣并没有颁布新的律法,而是用明确的话解释了原则:努力与人和好。

“当你还在路上的时候,立刻和你的对手达成协议,以免对手把你交给法官,法官又交给法警,你就会被关进监狱。 我实在告诉你们,你们要还清最后一分钱,才能从那里出来”(25-26 节)。 同样,并非总是可以在法庭外解决纠纷。 我们也不应让向我们施压的控告者逍遥法外。 耶稣也没有预言我们永远不会在民事法庭上得到怜悯。 正如我所说,我们不能将耶稣的话提升为严格的法律。 他也没有就如何避免债务牢笼给我们明智的建议。 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我们寻求和平,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正义之道。

不渴望

“你们听见有话说,‘不可奸淫’”(第 27 节)。 上帝在西奈山下了这条诫命。 但耶稣告诉我们,“凡注视妇女就动淫念的,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”(28节)。 第十诫禁止贪婪,但第七诫却没有。 它禁止“通奸”——一种可以受民法和刑罚规范的行为。 耶稣并没有试图用圣经来证实他的教导。 他不必。 他是活的道,比书面的道更有权威。

耶稣的教导遵循一个模式:古代律法只规定一件事,但真正的正义需要更多。 耶稣为了切中要点而发表了极端的言论。 谈到通奸,他说:“如果你的右眼叫你跌倒,就把它挖出来扔掉。 宁可你的一个肢体死去,也不要全身都被扔在地狱里。 若是你的右手叫你跌倒,就砍下来丢掉。 你们宁可死一个肢体,也不至于全身下地狱”(29-30节)。 当然,失去身体的一部分总比永生要好。 但这并不是我们真正的选择,因为眼睛和手不能使我们犯罪; 如果我们删除它们,我们将犯下另一种罪过。 罪恶来自内心。 我们需要的是心的改变。 耶稣强调我们的思想需要被治疗。 它采取极端措施来消除罪恶。

不要离婚

“又有话说:‘休妻的,必须给她休书’(31节)。 这指的是经文 5. 钼24,1-4,接受离婚信作为以色列人已经确立的习俗。 这条法律不允许已婚妇女与第一任丈夫再婚,但除了这种罕见的情况外,没有任何限制。 摩西的律法允许离婚,但耶稣不允许。

“我又告诉你们,凡休妻的,若不是因奸淫,就是使她犯奸淫; 娶被休的妇人,就是犯奸淫”(32 节)。 这是一个严厉的声明——难以理解,也难以实施。 假设一个坏男人无缘无故地赶走了他的妻子。 那么她就自动成为罪人了吗? 另一个男人与这个离婚的受害者结婚是一种罪过吗?

如果我们把耶稣的话解释为不变的律法,我们就犯了一个错误。 因为圣灵向保罗表明,离婚还有另一个合法的例外(1. 哥林多前书 7,15)。 虽然这是对登山宝训的研究,但重要的是要记住,马太福音第 5 章并不是离婚主题的最后一句话。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大局的一部分。

耶稣在这里的声明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声明,想要澄清一些事情-在这种情况下,这意味着离婚总是与罪恶相关。 上帝打算在婚姻中建立一生的纽带,我们应该努力保持婚姻的意图。 耶稣并不想在这里讨论如果事情没有按预期进行该怎么办。

不要发誓

“你们也听见有话对古人说:‘不可起假誓,要向耶和华守誓’”(第 33 节)。 这些原则在旧约圣经中有教导(4. 星期一 30,3; 5. 钼23,22). 然而,妥拉清楚地允许,耶稣却没有:“但我告诉你们,你们根本不可指着天起誓,因为这是上帝的宝座; 也不靠地,因为这是他的脚凳; 也不靠近耶路撒冷,因为这是大王的城”(34-35节)。 显然,犹太领袖允许根据这些事情起誓,也许是为了避免宣读上帝的圣名。

“你也不能指着你的头起誓; 因为你不能让一根头发变白或变黑。 但是让你的演讲是:是的,是的; 不,不。 凡在这之上的,都是恶的”(36-37节)。

原则很简单:诚实 - 以惊人的方式明确。 例外情况是允许的。 耶稣本人超越了简单的“是”或“否”。 他经常说阿门,阿门。 他说天地都会过去,但他的话不会。 他呼唤上帝见证他说的是真话。 同样,保罗在他的信中使用了一些宣誓书,而不是简单地说“是”(罗马书 1,9; 2. 哥林多前书 1,23).

因此,我们再次看到,我们不必将《布道论》中的表述视为必须从字面上遵循的禁令。 我们应该诚实,但是在某些情况下,我们可以特别重申我们所说的话的真实性。

举个现代的例子,在法庭上,我们可以“发誓”说我们说的是实话,因此我们可以向上帝求助。 说“宣誓书”可以接受,但“宣誓”不行。 在法庭上,这些词是同义词——而且都不仅仅是肯定的。

不要报仇

耶稣再次引用妥拉的话:“你们听说过,‘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’”(第 38 节)。 有时声称这只是旧约报复的最高水平。 事实上它代表了最大值,但有时它也是最小值(3. 钼24,19-20; 5. 钼19,21).

然而,耶稣禁止妥拉所要求的:“只是我告诉你们,不要与恶作对”(39a 节)。 但耶稣自己反对坏人。 他把货币兑换商赶出圣殿。 使徒们为自己辩护反对假教师。 当士兵要鞭打他时,保罗通过援引他作为罗马公民的权利来为自己辩护。 耶稣的话又是夸张了。 为坏人辩护是允许的。 耶稣允许我们对坏人采取行动,例如向警方报案。

耶稣的下一个陈述也必须被视为夸张。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它们视为无关紧要。 一切都是为了理解原理; 我们必须允许他们挑战我们的行为,而无需根据这些规则制定新的法律法规,因为我们假定永远不允许例外。

“若有人打你的右脸,连左脸也给他”(39 节下)。 在某些情况下,最好像彼得那样走开(使徒行传 1 Cor2,9)。 像保罗那样口头为自己辩护也没有错(使徒行传 23,3)。 耶稣教导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,而不是规则。

“如果有人想和你争论并拿走你的外套,就让他也拿走你的外套。 如果有人强迫你走一英里,你就跟着他走两英里。 有求你的,就给他;有向你借的,不可推辞”(40-42节)。 如果人们起诉你要求 10.000 法郎,你不必给他们 20.000 法郎。 如果有人偷了你的车,你也不必放弃你的货车。 如果一个醉汉向你要 10 法郎,你根本不必给他任何东西。 耶稣夸张的说法并不是要让其他人以我们为代价获得优势,也不是要奖励他们这样做。 相反,他担心我们不会报复。 小心和好; 不会试图伤害他人。

不要恨

“你们听见有话说:‘当爱你的邻舍,恨你的仇敌’”(第 43 节)。 摩西五经命令爱,它命令以色列杀死所有迦南人并惩罚所有不法分子。 “我又告诉你们,要爱你们的仇敌,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”(44 节)。 耶稣教导我们一种不同的方式,一种在世界上找不到的方式。 为什么? 所有这些严格的正义的模式是什么?

“使你们成为你们天父的儿女”(45 节上)。 我们要像他一样,他如此爱他的敌人,以至于他派他的儿子为他们而死。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敌人而死,但我们也应该爱他们并为他们祈祷祝福。 我们跟不上耶稣设定的标准。 但是我们一再失败不应该阻止我们去尝试。

耶稣提醒我们,上帝“叫日头照好人,也照恶人;降雨给义人,也给不义的人”(45 节下)。 他对每个人都很好。

“因为如果你爱那些爱你的人,你会得到什么回报? 税吏不也是这样吗? 如果你只是对你的兄弟友善,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? 异教徒不也做同样的事吗?” (46-47 节)。 我们蒙召要做比平时更多的事,比未归正的人做的更多。 我们无法做到完美并不会改变我们始终追求进步的使命。

我们对他人的爱是完全的,要扩展到所有人,这就是耶稣说的意思:“所以你们要完全,正如你们在天上的父完全一样”(第 48 节)。

通过迈克尔·莫里森


PDF格式马太福音5:登山宝训(第2部分)